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25|回复: 1

[电脑资讯] 破解随身听损伤听力的秘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2 18: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从随身听问世,边走边听成了年轻人最求的“时尚”,如今这MP3风靡全球的年代,更是让很多学生朋友,甚至是中老年人也加入了随身影音一族。但经医学研究发现,长期使用随身听听歌会对不同体质的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轻者发生耳鸣现象,重者则可能出现神经性耳聋。那么,为什么MP3会造成听力损伤呢?我们又该如何避免呢?希望在了解了本文介绍的常识后,大家都能养成良好的听歌习惯,保护听力刻不容缓。

上下班途中如何保护听力?

听歌环境应在80分贝以下

  强烈建议:在交通繁忙的街道上杜绝使用耳塞、耳机等设备。把在吵杂环境中听音乐的习惯改掉,减少背景噪音不仅可以更好欣赏音乐,也能保护听力。乘车听歌时间最好控制在1小时以内。

  戴上iPod走在街上确实新潮,但背景噪音太大时特别容易造成听力损伤。我们每天所处的环境噪音大小都有所不同,比如晚上非常安静的房间大概为20分贝,繁忙的商业步行街大概为60分贝,车水马龙的街道大概为70分贝,大喊大叫为80分贝,夜总会的吵杂环境为90~109分贝,110~120分贝则是经常出现在摇滚音乐会或迪厅中。所以很多朋友通常会发现自己刚从火热的迪厅中走出来时,常有耳鸣现象发生。

  在上下班途中,地铁或汽车开动的声音通常达到七八十分贝,在这样的环境下带耳机听歌,会不自觉地加大一二十分贝音量来“盖住”噪音,这时的音量可能会达到一百分贝,当耳朵长期在一百分贝的音量条件下,内耳的毛细胞将很快死亡,时间一长,会造成不可恢复性听力损伤,严重时还会造成听力丧失。像索尼、苹果、昂达等MP3产品,都先后研发出限定音量的技术,开启时可以自动限制最大音量,保护听力。

音质好的MP3不会造成听力损伤?

减少大音量、长时间听音乐

  强烈建议:无论是音质好的还是音质差的MP3,当音量过大或长时间欣赏后都会造成伤害,建议播放器设置为不超过最大音量的50%,最好每隔半小时休息十分钟。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范围为20Hz~20kHz的频率,这个频段的声音称为“可闻声”,越靠近20kHz的是高音,越靠近20Hz的是低音。目前市场中的MP3产品都能达到这一硬件指标,而如果人耳长期接触超重低音和超高音,很容易对听力造成损坏。

  避免这一因素的方法就是尽量将音量开小以及减少听歌时间,有些发烧友习惯听大声,认为能够听到更多的细节,这只能在鉴别器材时才可以使用的方法。在欣赏音乐时不能这样,严格说超越正常的音量那也是一种失真,例如在欣赏小提琴时,过大的音量会失去琴声的美感,声音变得像切玻璃或硬物之间的划动。如果实在要长时间或大声听音乐,中间一定要有安静的休息机会。

耳机、耳塞,谁对听力损伤更大?

入耳式耳塞听力伤害最大

  强烈建议:人的耳朵有个体差异,应该选择一款佩戴舒适的设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使用头戴式耳机听音乐。

  市场中的随身听听音设备通常有耳机和耳塞两大类,而耳塞又分入耳式耳塞和普通耳塞。要想弄清楚哪种耳机造成的听力损害程度最小,先要来看看人体耳朵的结构原理(图1):

  耳朵要想听到外界声音,自然界的声波必须先通过耳廓和外耳道传入到鼓膜,首先引起的是鼓膜的震动,经过三块听小骨后再把震动传给内耳的耳蜗,耳蜗内充满了液体,与感受声音频率的毛细胞相连,感受高频段信号的毛细胞在耳蜗底部,感受低频段信号的毛细胞在耳蜗顶部,毛细胞将声波震动转化为电子信号并产生神经脉冲,最后传送到大脑,使人感觉到声音。


图1


图2

  入耳式耳塞由于采用紧贴耳道的设计(图2),具有“防漏音”的功效,正因为漏音少,所以能得到更加震撼的低音和刺耳的高音,而这些声音信号其实是一种高能量的声波,这种声波振动时,会长时间的刺激毛细胞。如果负责接收某一频段声音的毛细胞受损后,这个频段的声音就会较难听到,久而久之,听力就会下降,俗称“耳背”。

  而头戴式设计的耳机,虽然隔绝外界杂音的效果没有入耳式好,但是,那些由于MP3音质不好出现的刺耳高音和低音也不会直接进入耳道,相对来说,头戴式耳机对听力的损伤程度较小。

玩一玩,测试你的听力损坏了没

  一个正常的20岁左右的年青人,耳朵应该能接收到20Hz~20kHz频率的声音,那么,用CoolEdit(下载地址:http://download.cpcw.com/soft/87/87947.html)截取一段音频,把声音人为调节到19KHz附近,然后保存到MP3设备中,如果你还能听到声音说明你的听力正常,如果你不能辨别声音,说明你的听力已经步入中年了。
发表于 2008-3-13 11: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听为妙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无意传播任何侵权软件与信息,部分资源为网友搜集或发布,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请支持正版。站内所发布的资源,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中华设计论坛 ( 苏ICP备20023187号-1

GMT+8, 2025-1-18 17:1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6-2024 Daliang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