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1|回复: 0

[讨论] 【沃飞技术小讲堂】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检测技术常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7 17: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生产、使用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及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碳、粗苯蒸汽、硫化氢、氨气、氯气、氢氟酸、光气等)的作业场所,必须按规定设置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检测仪。
  1、我们应该根据什么标准设置呢?
  答:主要应依据《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2009)进行严格安装及使用。
  2、什么是可燃气体?
  答:指甲类可燃气体或液化烃、甲B、乙A类可燃液体气化后形成的可燃气体。
  按《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甲类气体是指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的**下限小于10%(体积)的气体;液化烃(甲A)是指15℃时的蒸气压力大于0.1MPa的烃类液体及其它类似的液体,例如液化石油气、液化乙烯、液化甲烷、液化环氧乙烷等;甲B液体是指除甲A以外,闪点小于28℃的可燃液体,乙A类液体是指闪点等于或大于28℃至等于45℃的可燃液体。甲B与乙A类液体也可称为易燃液体。
  3、什么是有毒气体?
  答:指卫生部卫法监发[2003]142号<<高毒物品目录>>中所列的有毒蒸汽或有毒气体,常见的有: 二氧化氮、硫化氢、苯、氰化氢、氨、氯气、一氧化碳、丙烯腈、氯乙烯,光气(碳酰氯)等。
  4、如何界定报警仪设置区域呢?
  答:在生产或使用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包括甲类气体和液化烃、甲B、乙A类液体的储罐区、装卸设施、灌装站等)的区域内,对可能发生可燃气体和/或有毒气体的泄漏进行监测时,应按下列规定设置可燃气体检(探)测器和有毒气体检(探)测器。
  (1)可燃气体或其中含有毒气体泄漏时,可燃气体浓度可能达到25%LEL,但有毒气体不能达到最高容许浓度时,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探)测器;
  (2)有毒气体或其中含有可燃气体泄漏时,有毒气体浓度可能达到最高容许浓度,但可燃气体浓度不能达到25%LEL时,应设置有毒气体检(探)测器;
  (3)可燃气体与有毒气体同时存在的场所,可燃气体浓度可能达到25%LEL,有毒气体的浓度也可能达到最高容许浓度时,应分别设置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探)测器;
  (4)同一种气体,既属可燃气体又属有毒气体时,应只设置有毒气体检(探)测器。
  5、如何确定工艺装置区检测点与释放源之间的水平距离?
  答:(1)释放源处于露天或敞开式厂房布置的设备区域内,当检(探)测点位于释放源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时,可燃气体检(探)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不宜大于15m,有毒气体检(探)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不宜大于2m;当检(探)测点位于释放源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时,可燃气体检(探)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不宜大于5m,有毒气体检(探)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不宜大于1m。
  (2)可燃气体释放源处于封闭或局部通风不良的半敞开厂房内,每隔15m可设一台检(探)测器,且检(探)测器距其所覆盖范围内的任一释放源不宜大于7.5m。有毒气体检(探)测器距释放源不宜大于1m。
  6、如何确定储运设施检测仪与释放源之间的水平距离?
  答:液化烃、甲B、乙A类液体等产生可燃气体的液体储罐的防火堤内,应设检(探)测器。
  (1)当检(探)测点位于释放源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时,可燃气体检(探)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不宜大于15m,有毒气体检(探)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不宜大于2m;
  (2)当检(探)测点位于释放源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时,可燃气体检(探)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不宜大于5m,有毒气体检(探)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不宜大于1m。
  7、如何确定检测仪的安装高度?
  答:(1)检测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检(探)测器,其安装高度应距地坪(或楼地板)0.3~0.6m。检测比空气重的有毒气体的检(探)测器,应靠近泄漏点,其安装高度应距地坪(或楼地板)0.3~0.6m。
  (2)检测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的检(探)测器,其安装高度应高出释放源0.5~2m。
  沃飞销售的工业气体管道配件主要有工业气体减压器、半导体减压器、不锈钢阀门、卡套接头、各种级别的不锈钢管、精密过滤器、各类压力表、分析仪器、纯化器、气体配比器、各类仪表以及特种配件(德国WITT、英国BIS、韩国Hiflux、法国SIS)等;公司从选型咨询、产品供应、运行维护、技术支持、用户培训、客户服务、工程施工等方面为客户提供整套优质成熟的综合服务。
  本文出处:http://www.szwofei.com/qititiaoyafa.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无意传播任何侵权软件与信息,部分资源为网友搜集或发布,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请支持正版。站内所发布的资源,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中华设计论坛 ( 苏ICP备20023187号-1

GMT+8, 2024-11-24 19: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6-2024 Daliang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