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47|回复: 7

[建议] 连接器分模,建议设为加分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1 09: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也来出个题目:简单的连接器分模,请大家试试,材质是PBT的,最好能做到镶件折分
fc.jpg

idc.prt.rar

145.92 KB, 下载次数: 16, 下载积分: 华币 -1

发表于 2008-4-21 13: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下来分下
发表于 2008-4-21 14: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分了啊
发表于 2008-4-21 14: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信注册也没分的啊
发表于 2008-5-24 10: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推荐此文赚积分 的帖子

改善浇口设计
  改善浇口设计
       

在热流道系统中,针阀式浇口能够赋予制品良好的外观,并优化工艺过程。一种创新性的浇口控制系统已经出现在针阀式浇口的一些典型应用中,在保证浇口机械性能的前提下,这种浇口控制系统为注塑加工商和模具制造商提供了实现多功能和成本节约的新选择。

热浇口

热浇口是最早进入到热流道市场的一种浇口类型,直到目前仍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该浇口可以被安装在模腔内,通过控制每一个浇口的开(根据熔体压力)和闭(根据浇口冻结)来控制材料的温度和压力。热浇口热流道系统通常用于型腔数目较多的模具,例如用于一次性医疗制品或包装制品的生产等。这类模具的模腔间距非常小,其最大挑战在于控制每个浇口和热流道喷嘴之间的温度平衡。
为了实现浇口同时打开,热浇口系统要求操作者通过温度控制设备,根据模具环境的温度,平衡或精确调节每个热流道喷嘴的温度。
在一个典型的64腔模具中,为确保浇口同时打开,喷嘴温度的设定点改变了50oF以上。这是因为最高温度设定点决定整个循环过程中的冷却状态,浇口开闭不一致将会影响其市场销售。

针阀式浇口

一般采用热浇口都会使注塑制品在浇口处留下浇口痕迹,痕迹大小取决于浇口的尺寸。当热浇口系统不能达到某些应用要求时,针阀式浇口系统能够为注塑商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和应用选择。在典型的针阀式浇口系统中,由气动或液压驱动的机械装置与热流道喷嘴阀针相连接,在注塑过程中控制阀针开闭。

在汽车和电子应用领域,通常还需要一些专门的加工工艺,包括连续、独立和交替的填充和浇注,以及可预测的浇口开闭过程。为了在多浇口的单型腔模具中消除制品熔接线,只有通过使用针阀式热流道系统进行填充和浇注。与热浇口不同,在各种加工条件下采用针阀式浇口加工的制品可以保持品质始终如一。此外,针阀式浇口只在制品表面留下非常小的可见痕迹,使制品具有优良的外观,防止熔体在垂直注塑成型操作中出现漏料。

尽管针阀式浇口具有众多优势,但热浇口在热流道市场中仍然占据着主要份额。在多数情况下,成本是影响模具商选择浇口的初始因素,而在使用针阀式浇口设计之前,其在优化加工工艺方面的优势也成为倍受用户重视的因素。

浇口控制系统

针阀式浇口系统能够赋予制品良好外观并优化工艺过程,在很多应用领域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一种创新性的浇口控制系统已经出现在针阀式浇口的一些典型应用中,保持浇口开闭的可预测性和一致性,而且其价格接近传统的热浇口系统。在保证浇口机械性能的前提下,这种浇口控制系统为注塑加工商和模具制造商提供了实现多功能和成本节约的新选择。

该浇口控制系统采用混合设计理念。其活塞装置与针阀式浇口相似,可以直接控制浇口开闭。然而,新型浇口控制系统通过压缩阀瓣垫圈和气动压力进行机械控制。

气压作用在整个浇口控制系统活塞表面,以控制浇口阀针前进并使浇口闭合,同时压缩阀瓣垫圈发挥作用。在开始充模时,活塞上的气压释放引起阀瓣垫圈放松,浇口控制系统阀针退回,使所有浇口同时打开。

采用典型热流道系统的快速循环注塑成型也可以通过该新系统进行改进。在浇口控制系统中,所有浇口的开启都受到机械控制,以确保填充时间的一致。另外,该系统的价格比标准的针阀式浇口要低,具有更好的成本优势。

对在嵌件成型领域通常使用的典型立式注塑机而言,浇口控制系统可比完整的针阀式浇口系统提供更经济的解决方案。因为浇口控制系统能够防止熔体在开模过程中因重力或压降作用而产生流涎现象。
发表于 2008-7-19 15: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KAN KAN XIA ZAI LAI A
发表于 2008-7-19 16: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会但我还是想看看
发表于 2009-3-21 23: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无意传播任何侵权软件与信息,部分资源为网友搜集或发布,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请支持正版。站内所发布的资源,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中华设计论坛 ( 苏ICP备20023187号-1

GMT+8, 2024-11-24 16:4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6-2024 Daliang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